7/07/2005

英文水準低 究竟誰之過

據104教育資訊網與ETS (Educational Test Service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)報告,台灣大學生乃至英文系及應用英文系學生的英文程度甚差,在亞洲甚至不及韓國。另一項學界研究調查亦發現,台灣大學生非外語系的多益TOIC成績平均僅三百九十七點零一,英語科系者亦只有四百九十二點三九分,與企業需求之五百八十分有極大差距。台灣近十年孩童學英文風氣甚盛,英文水準理應提升,但卻不見績效,淪落至此地步,補習班、家長、學生、老師、社會均難辭其咎,而輕中文更是一大錯。

補習班:急功近利、淺碟經營。只應家長及市場需求,不顧孩童吸收能力;不打基礎,重會話、背單字;填鴨教育,只教考試方法及答卷;教材商業掛帥,捨適孩童之專業書而就老師好用、好賣之教本。

以貌取師禍害學生

家長:以貌取人、立竿見影。要求教師是白種人、年輕,最好還是金髮碧眼,因為「白種人的英語一定道地,而年輕才會教、才教得動」。若無白種人,只好退而求其次,找華裔不會說中文者,再下者為中籍,完全未考量對方學、經歷。又求好心切,要速見成效,希望看到子弟能馬上講英文,最後只是英文單字交差。基礎打不好,後患遺終身,完全反映到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測驗結果。

教師:非專業、流動大。台灣之外國人多觀光客,少技術人才,學中文者屈指可數,有專業能教英文者更是鳳毛麟角,但想體驗異國生活又知台灣靠「臉」吃飯錢好賺,就到補習班「打工」,只是無法也不願久居,於是常換人而影響教學品質。此外,既是過客,又以賺錢為目的,自不願費時備課,省下的時間還能至他處或私人授「講話」課。白臉人或ABC說英語但非專業,黃膚者主修英文但會話不成。

學生:受逼、學習不快樂。語言是種習慣,不能當學問來研究,否則會讓人失去興趣。學生補習全為家長所逼,上課要背單字,回家又受父母「考」問,原本的歡喜學習反倒成了痛苦負擔,完全喪失童年歡樂。再者,只對白臉老師以單字回答,黃膚老師則只願講中文,因循苟且文法、會話兩缺,成效有限。

環境:欠英語環境、缺合格外師。在台灣,一般人學英文只能靠上課或教科書,下了課則因少外籍人士對談練習機會,錯誤未能遭及時糾正而永遠錯下去;日常生活亦用不到英文,日久生疏,必然忘光。也有英文教師空有學位但能力不足,更有不敬業或鄉愿者,不嚴格把關。此外,學生不願苦讀及校方態度不夠積極亦是阻力。有學生入學前因在國外旅遊大受激勵,返台立即報考應外系,但發現本地用英文機會不多也就怠惰下來。校內則有他系主管說英文雖重要,但不必加強,到了工地台語最重要。而《蘋果》電腦語音民調則顯示,四百名受訪民眾有四成四說工作會接觸英文,亦即表示六成六用不到英文,所以大環境遠比不上菲律賓、新加坡和香港。

母語不行影響思維

中文:母語不行推理差。語言學家霍爾夫(Benjamin Whorf)說,語言影響思維模式。生活中演繹或歸納過程都靠語言執行,所以語言即思想。文字與思想實為一體之兩面,而母語能加強邏輯推理與思維組織能力。中文不扎實,就無法分析推理及批判思考,因此要轉換成英文也只能在字面打轉,其他科目更是霧裡看花。我教英文,但若無中文底子,恐也是言不及義,行文不遠。

據研究,小學教英語的效果很差,對將來完全沒幫助,而ETS十五個國家十種職務的英語測試成績則顯示,台灣客服、管理、作業員及技師的能力低於國際標準,換言之,即表示國家競爭力不足。菲為天主教國,星、港為國際大城,自以英文為主,無可厚非,唯排第三名的卻有共產國家北韓及悍將南韓,台灣為政者是否該重新檢討心態及政策了。



潘穎薇
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英文副教授


英文程度下滑 輸北韓 亞洲排第8

社會新鮮人英文程度 只聽懂How are you?

大學生英文好壞差距大 有人背不全26字母

大學生英文僅夠看菜單
1分鐘自我介紹 10有7人不過關


我英語能力四小龍墊底

沒有留言: